关于我们
酒院简介

打造四川白酒发展正能量 —— 川酒企业“酒城”泸州谋发展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3-11-03 | 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随着限制“三公”消费、军委限酒等政策“加码”,高端库存难以动销,舆论对白酒的连续炮轰等因素的推波助澜,反思、正视、调整逐渐成为2013年中国白酒行业的主基调。

    今上午日,在拥有“酒城”之称的泸州,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行业协会与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举行联谊茶话会上,转型、整合、青春小酒、中低端成为了会上有关白酒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弘扬四川白酒发展正能量成为整个会议的主题。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少雄、常务副理事长李成云、会长王国春、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出席会议,100余位川内酒企负责人及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省经信委副巡视员、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会长陈吉福主持。

    会上,与会者就当前酒类行业消费、市场、渠道、竞争等环境变化,给行业带来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酒类酒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就川酒应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措施,寻找自身进一步发展思路、方式、理念等进行了座谈。


    纵观今年四川白酒形势,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306户,1—11月累计完成产量293.95万千升,同比增长1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2.9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率达到13.7%。估计全年川酒销售收入保持增长,行业收益逐步理性趋于合理范围,相比其它产业收益,四川白酒仍然处于偏好区间。从微观层面看,多数企业销售下降,库存增加,无法完成去年预定的销售计划和利润指标。


    王少雄理事长表示,虽然白酒行业面临“寒冬期”,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产业发展更要遵循。四川白酒企业一定要遵循市场需求,工夫一定要下到市场。他希望,新的一年,四川白酒要以新状态谋求新的发展。

    常务理事长李成云表示,在产能过剩、食品安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等多重叠加效应相互作用下,过去以高端扩张为主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李成云认为,2014年对于中国白酒仍然是个调整期,可能调整的力度和广度比2013年更大、更广。企要继续做好过严冬的准备,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但他坚信四川白酒会有阳光明媚的春天,他说,目前的四川白酒发展的环境企业要理性对待,白酒行业的“阵痛期”在所难免,但阵痛之后将一个健康的躯体。他建议,四川白酒企业要调整过剩产能、不断提升品位、以市场为导向、推广现代工艺技术等方面入手,要将四川白酒的品质、价格、服务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和发展理念,指导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要努力探索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开发中低价位酒、定制酒等产品,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渠道营销,构建“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全新销售模式。


    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表示,在当前四川白酒遭遇挑战的时刻,会议放在泸州召开,对于泸州白酒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促进。酒业是泸州的主业,2013年泸州酒类业从生产量有所增长,但相比2012年有所下降。2014年,泸州要将酒业做大做强做优。要把2014年的泸州酒博会办成国际性的盛会。

 会上,王国春会长对协会2013年的工作做了通报。他讲,2013年我会创新性的提出“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及符合和当前的社会风尚,也把握了市场动态,可以说是协会今天对酒业的最大贡献! 


    好酒的概念就是要满足老百姓喝得起、质量高、愿意喝、喜欢喝的需求,四川白酒的风格和口感一定要与时俱进。

    2014年,要重点抓专家队伍,这是四川白酒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同时要打破人才“短板”,充实四川白酒的人才队伍。此外,四川白酒要重塑竞争力和形象力。


    王国春会长认为,目前白酒形势依然严峻,寒冬期的时间会持续更长,在寒冬期内,中国白酒企业将面临“洗牌”,一批二线品牌将晋升到一线,一线品牌将退居“二线”。因此,四川白酒企业要多务实、少务虚,在营销方面,布局掌控渠道上是关键。在生产上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要真正引入微生物技术。总之,一切出发点要落脚点就是要围绕“市场”二字。只有快速适应市场,快速满足市场,快速引导市场,川酒才能重新焕发出青春,才能体现出川酒新的优势。

 会上,著名酒业专家胡永松、张良、刘友金、赖登燡等做了发言,对川酒面临的情况、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度研讨。


专家观点:
胡永松:给予四川白酒发展正能量
    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白酒金三角专家委员会专家顾问胡永松认为,中国白酒在2013年里,有很多负面效应,如何让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收藏者清清白白、明明白白消费中国白酒,这是忽视掉的问题。社会应该关注白酒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胡永松表示,要让社会公众对白酒产业在定位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白酒产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产业,是地域生态资源的特色产业,也是生物产业中间的生物制造业。同时,白酒的精神属性大于商品属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四川要尽量把白酒产业生态链搞好,白酒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原辅材料的供给、酿酒制造的设施、酒类营销、,品牌与文化的建设、媒体策划等,还囊括了消费者、收藏者、投资者的产业生态链,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只有建设和发展好产业生态链才能实现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建议,四川白酒应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酒,深度挖掘酒与健康的关系。让消费者从文化、享受到上去引导中国白酒,给予人舒适感和愉悦感。


张良:泸州老窖将“三管”齐下释放活力
    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表示,首先白酒宣传不能过,要把握一个度。其次,要深度挖掘中国白酒与健康的关系。
    他根据泸州老窖的实际发展状况表示,原酒生产企业一定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要将原酒的生产与市场管理的结合;二是要将原酒销售与资本的结合;三是要把四川白酒的优势与销区的地域优势结合。他建议,白酒企业应把生产放在四川,将营销放在销区。
    同时,他认为四川大品牌白酒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开放度。他透露泸州老窖在2013年,成品酒的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得益于泸州老窖对品牌进行了深度开发,特别是在中低价格的产品上。他认为,随着当前消费形势的转变,中国白酒企业的比拼更多的是成本优势的比拼,中低价位的酒成为销量关键。

    未来,泸州老窖将成为品牌性的企业,会逐步将将省区销售公司转变为民营公司的股东,近10多年来,泸州老窖的销售收入呈数倍增长,利润呈数十倍增长,与此同时员工在减少,保证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活力。“轻资产、重品牌、多杠杆”将成为泸州老窖的未来发展战略。泸州老窖未来会将品牌的进一步开放来保证其活力的释放。泸州老窖集团总部将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性的管理和思考。


刘友金:川酒应该瞄准产品线、价格线、需求线布局
    五粮液副总、知名白酒专家刘友金认为,当前白酒形势是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国内经济整体放缓、外来资本进入白酒行业过快、塑化剂风波、产能过剩、假冒伪劣和负面宣传、食品安全、国家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等多重叠加效应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中国白酒企业应瞄准市场布局,要在产品线、价格线、需求线上下功夫。他认为目前,中国白酒的需求包括嗜好型、交际型、节假日用酒、成功型饮酒四个方面,第一种低价位酒需求大,后三种类型面向中高端。
    他建议,四川白酒企业要第一严格管理,保证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其中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第二中国白酒发展应与白酒软实力相结合,酒与民族、军事、政治、礼仪、医疗、外交等领域息息相关。

    最后,刘友金认为,中国白酒缺少一个定位,要从硬件和软件来提升。他认为,中国白酒是人们生活中物质、精神上佳妙品,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民族产业,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赖登燡:白酒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及监控很重要!
   水井坊股份有限副总经理、著名白酒专家赖登燡就白酒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及监控要点做了讲解。
   他认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是人们最关心和意见最多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白酒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管。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酒类企业进一步有效执行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二是规范    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控制,提高内控质量管理水平;三是防控和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酒企要确保食品安全、质量。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白酒卫生标准、提升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把好关; 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安全、质量控制;严格按工艺标准及要求操作。

    此外,赖登燡结合白酒生产工艺中安全和质量的控制和监管要点做讲解时表示,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生产原料和辅料控制;生产工艺中控制;生产环境及卫生工作的控制;储存及运输设备方面的控制。


    会上,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沈才洪通报了2013年泸州酒业的整体状况和协会的年度工作报告总结。泸州酒业在2013年总体上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但增长率、利润率降下来了。酒业任然是泸州市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2014年酒业任然会面临巨大压力。他号召四川酒业要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当前的困难,共度难关,他相信酒业的春天不会太远! 
获奖荣誉
核心团队
酒院著作
联系我们